大脑是控制人体神经中枢的首领,起着发号施令的作用,控制着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走站立等活动都是由大脑发出的指令,当我们出现手抖现象时,也代表着手部脱离了大脑的控制。手抖也分为病理性和心理性两种病因,这时分清手抖的原因就非常重要了。
《姿势型颤抖》
◎原发性颤抖症
姿势型手抖的病症中,除了一时的紧张之外,最多为「原发性颤抖症」,可能和遗传和体质有关。可以藉由以下方法来减缓改善:
面离巨大压力的时候,不要强忍,使用腹式呼吸法,深呼吸、放轻鬆。
减少咖啡因、酒精等刺激物的摄取
服用药剂、接受外科治疗
避免从事精细工作,颤抖症会影响工作表现、增加压力而使症状更加恶化。
《静止型颤抖》
◎帕金森氏症的手抖
如果手抖是发生在没有做任何动作时,反而抖得更严重的「静止型手抖」,再加上最近常常跌倒、肢体僵硬、重心平衡不稳时,则非常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退化,影响到运动神经系统的帕金森氏症。台大医院神经部主治医师戴春晖在接受财团法人全民健康基金会访问时表示,目前台湾大约有5万名巴金森氏症患者,年龄大约在50~60岁间。及早发现此病、给予药物治疗,并配合复健、运动,可尽量控制病情,延缓恶化程度。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手抖
例如明明不觉得热,却流了一堆汗;莫名觉得紧张、心跳加速,再加上手小幅度的颤抖,则这非常有可能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尤其好发于女性身上,可以藉由就医、药物治疗等来控制。
◎血糖过低的手抖
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人,在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空腹运动、喝酒、洗澡后等容易血糖过低之时,容易引发手抖或身体颤抖。如出现这种情形,请尽快吃下葡萄糖含量高的食物,症状缓和后再好好的进食吧!
《动作型颤抖》
如果接近物体、拿东西就会手抖,这种只有在动作时才会发生的颤抖「动作型颤抖」,一直没有改善,且混合姿势型颤抖的症状一直没有改善,则非常有可能是脑梗塞、小脑萎缩症或是多发性硬化症,东京医牙科大学难治疾病研究所的冈本良平教授呼吁,应尽早至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或电脑断层脑部,才能在重症之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些病症的前兆也会引起手抖!
手部或其他身体部位出现不规则颤抖症状,还可能有下面3个原因,应尽速求诊、抽血检验,确认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功能是否异常,区分颤抖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
药物因素:某些镇定剂、安眠药,或肠胃科、心血管等内科用药,会产生颤抖的副作用,可以参考药袋上的用药说明。如果是药物引起的颤抖症,只要停止使用药物即可。
重金属中毒:例如汞、铅、砷等重金属中毒的人,会出现颤抖症状。
酒精中毒:过度的酒精使用也会引起颤抖症。对一般人而言,喝酒喝太多会容易手抖。不过对于原发性颤抖症的病人而言,小酌(轻度使用酒精)会压抑小脑功能,对降低抖动反而有帮助,不过若饮酒过度,酒精会反倒会造成小脑功能混乱,最终还是会引起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