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面常常会讲到人体的湿气,那么湿气是怎么来的,造成身体出现湿气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环境因素、饮食因素、气血虚弱等等。身体出现湿气其实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但是需要及时对身体进行调理,并且增强自己的身体免疫能力。
一、脏腑因素:中医认为:脾主水谷运化,营养输布;脾虚不能运化水液,形成水湿内停,故停留于肌表肌肉之间,风邪外袭或湿气内阻,亦可因房劳伤肾,或久病内虚,或肺气不宣,影响到肺脾肾的气化功能,使水液运化,输布失常,而停聚为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失运,水液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留而为饮,积而成水;湿阻中焦则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腻甘甜,少言懒动,以致筋骨酸痛。二、环境因素:中医认为:外有六淫,内生五邪;外界湿寒邪气会加重和产生内湿,影响脾胃水谷运化,形成痰湿瘀阻,使气血运化营养输布不利。久居湿寒之地,如海边、湖泊、地下室等,湿寒风邪袭侵,外伤经络,内损气血,使气血瘀滞,经络受阻,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水液代谢不利。三、饮食因素:脾喜燥而恶湿,久食甘甜寒凉食物,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脾阳不足,湿阻中焦,运化不畅,水液停滞。甜食,即甘味食物,具有利湿作用,久食甘味会生燥,是人体脂肪聚集,出现肥胖;寒凉食物,会损阳生寒,是气血瘀滞,阻碍经络,影响运化。四、气血虚弱:气血不足,瘀血内阻,经脉不利,脏腑功能减弱,脾胃运化受限,经络瘀阻,水液停滞,聚而生痰,影响到水液代谢和输布。五、情志因素:肝主情志,心情不好,就会使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影响脏腑机能,阻碍运化和疏泄,使水液停滞积溜。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在部位上,体现在肌表称湿疹,聚集在肌肉筋骨间称湿气,停留在脏腑内称痰湿,统称为“湿气”,湿气对人体脏腑、气血、筋骨、肌肉及经络等器官功能影响极大,有碍身体健康。